学前教育系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建工作 | 教学科研 | 教师队伍 | 先进典型 | 对外交流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校友工作 | 相关下载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丨“学前红烛”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淬炼思想
2025-07-06 15:2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学前红烛”青年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初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学院精心组织了行前思政辅导;实践期间,队伍召开交流研讨会,围绕“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主题,深化认识,分享感悟。

行前动员:筑牢思想根基,明确使命担当

7月6日,学前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小菲和团委书记朱艺蓉为实践队作行前思政辅导。会议强调,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行走的思政课”,是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鼓励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在实践中感悟领袖的青春足迹,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聚焦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惠民助老等领域,真正做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红烛心语:感悟领袖精神,共话青春使命

7月8日,实践队召开“追寻领袖足迹,担当强国使命”交流研讨会。学院团委书记朱艺蓉带领队员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观以及习总书记和青年朋友在一起的感人故事。她勉励队员们以领袖的青春奋斗历程为榜样,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

研讨会上,队员们结合实践经历踊跃发言,暑期“三下乡”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结合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经历,分享了本次交流研讨会的心得与体会。

在本次实践中,我深刻体悟到“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时代召唤。通过为乡村儿童讲述水仙花绘本、教授闽南语童谣,我更真切理解了“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的深意。当童谣声回荡在乡间,当孩子们眼中映出水仙的纯洁,我感受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唤醒与传承。正如研讨会上所言,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方能“推动乡土风物走出大山”。作为青年,我愿以青春“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挥洒汗水,在祖国需要处寻得人生价值!

学前五专211 黄瑜彬

两日的浦南镇之行,让我对“传承”与“生长”有了更深的体悟。教乡里孩子写书法、剪纸时,他们眼里闪烁的好奇,让我忽然懂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藏在这代代相授的眼神里,悄然延续。陪老人聊天时,听他们絮叨过去的日子,我感受到岁月从不是抽象的词汇——它是掌心磨出的老茧,是眼角堆叠的皱纹,是触手可及的生活肌理。而当见到彭冲先生的堂妹,听她讲起先辈故事时,历史更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铅字,化作了活生生的家族记忆,照进当下的乡土。此行收获的不仅是见闻,更是对“根”的真切感知。未来,我愿带着这份敬畏,在学习与实践中继续生长,让请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前五专211蔡婉晨

在本次“探寻浦南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学前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的意义。为乡村儿童讲述绘本、教授童谣,虽有辛苦,但让我明白“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的重要性。乡村振兴需要文化传承,这是我们青年的责任。我愿以青春“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在乡村振兴中挥洒汗水。“自找苦吃”不是盲目吃苦,而是主动在实践中磨炼。我会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在祖国需要处寻得人生价值,让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学前五专221郭子曼

顶着酷暑抵达村庄,灼热的土地与乡亲们黝黑质朴的面庞瞬间将我从城市的想象中拉回现实。第一次真正用双手帮老人拔草,与泥土的触碰,和阳光的相照。第一次在会堂前带领孩子游戏,他们眼中闪烁的渴望和偶尔流露的羞怯。短短数日,这土地馈赠的不仅是汗水与尘土,更是心灵上难以磨灭的印记——它无声地擦去了我许多浮泛的认知,代之以土地般深沉的理解与责任。我由此更坚定了一个信念:青年肩上担着的,不仅是个人的前途,更是这片大地深沉的呼唤;而唯有俯身贴近她,才能用知识真正反哺这滋养我们的沃土。

学前五专221 詹鑫鹏

此次前往漳州浦南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走出书斋、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总书记教导青年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人民中奉献青春。烈日下的走访老人和带领幼童,让我真切感受到“脚沾泥土”的分量,理解了基层的坚韧与不易。村民质朴的情谊,更是最深刻的国情教育。这趟旅程让我深刻领悟: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与奉献,必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我更加坚定: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基层,知行合一,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品格、增长本领,才能真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学前五专221陈思洁

这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前往漳州浦南,让我收获颇丰。我们参观松洲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开展助老活动,为老人送去温暖;教小朋友做手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举办消防及禁毒知识讲座,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鼓励我们到基层去。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价值。在与群众的接触中,我学会倾听、懂得奉献,也更加坚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决心,未来我会努力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学前五专231林钰俐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春观后,我参与学前三下乡活动,为孩子们开展消防安全科普,感触颇深。总书记曾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此次科普虽面临孩子理解能力有限等困难,但我努力将复杂知识简单化,通过生动比喻、趣味互动,让他们认识消防器材,知晓火灾逃生知识。我深刻意识到,作为青年,我们应投身实践,将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这不仅助力孩子成长,也让我的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未来我会继续践行青春担当。

学前五专231杨津睿

参加本次我院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观有了更深体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这次活动里,我将知识运用到帮助村民发展农业、改善生活上。“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当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望,我真正明白了自身责任。此次三下乡,让我明白青春应在奉献中闪光,今后我也会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学前五专231郑睿扬

两天的漳州芗城浦南之行,让我收获满满。松洲书院的墨香、陈元光墓的厚重,串联起历史的脉络;务农体验让我触摸土地的温度,体会耕耘的辛劳。座谈会上与村民进行的深入交流、入户送温暖时的温暖互动、在幼儿园团辅中小朋友们开心的笑脸,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体验书法剪纸,领会传统文化时,孩子们的认真神态与剪纸、书法的韵味交融,更懂文化传承的意义。这次实践,是行走的思政课堂,更是成长的课堂,让我在行走中读懂乡土中国。

学前五专231王铭泽

在此次学前暑期“三下乡”的实践中,我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观内涵。看她们对孩子们进行书法教学,看着他们握着毛笔,一笔一划认真书写,从歪歪扭扭到逐渐有了笔锋,在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正是青春创造与传承的体现!和孩子们一起做漆扇时,从选料到绘制,每个步骤大家都全神贯注。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在扇面上绘出多彩图案,一把把漆扇承载着他们的奇思妙想。这让我明白,青春要积极实践,将知识融入生活,在服务孩子、传承文化中实现价值。把个人成长与乡村教育、文化传承相连,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不负时代期望。

艺教231吴雅慧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与文化传承的深厚力量。在东坑村、松洲村,看到闽台文化让乡村焕发新颜;探访松洲书院,在闽南建筑与历史故事中触摸闽台文化同源的血脉。给孩子们上水仙花绘本课、教闽南语童谣时,他们眼里的光让我明白文化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与村民座谈后,更清晰了学前教育学院服务乡村的路径。这段经历让我深知,青年当以专业所长扎根基层,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彩。

学前233 杨静瑶

通过我院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春观,我深刻认识到紧跟党走、拼搏进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重要性。活动中,我们了解松州书院的来源与发展、了解陈元光的历史背景及其陵园的相关信息、开展劳动教育、与村委深入合作交流智慧养等。在与村民交流中,我真切感受到乡村的需求与潜力,也看到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理论需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团队协作能克服困难,取得成果。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会牢记嘱托,以青春之我,投身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

艺教242李婉萍

通过参加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走进了漳州市浦南镇松洲村和东坑村,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也践行了自己的青春使命。调研松洲书院与陈元光墓时,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在与村民进行交流时,我感受到了乡村的质朴与和善;在教授孩子们非遗剪纸的时候,我深刻体悟到文化浸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我深刻体悟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的分量。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深入乡村,践行自己的青春使命,勇往直前!

学前243温灵玲


关闭窗口

Copyright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西洋坪路27号